时浩楠、陈若愚 | 10月16日金融学院科研团队第二期联合Seminar预告

时间:2021-10-09浏览:810

 间:20211016日(周六)上午9:00-11:00

 点:金融学院507办公室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管理科研团队报告

  题:中国省域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关联特征及计量检验

主讲人:时浩楠

主持人周弘

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巨大,基础设施不堪重负,自然资源支撑力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由此决定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采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变异系数法、核密度估计以及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省域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地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计量检验了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具有相似的时序演进特征。②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四种空间集聚类型,但不同集聚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存在差异。③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不仅受到本地区普惠金融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金融资产配置与管理科研团队报告

  题:新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解析与路径选择

主讲人:陈若愚

主持人李波

内容简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内外双重困局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各类活动的基本遵循。本文利用明斯基“生存约束”理论考察了货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等级结构对非中心国家形成了“生存约束”,使非中心国家产生国际货币净流入的需求。“生存约束”机制下,非中心国家优先选择出口和投资而非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在非中心国家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和网络效应,从而使非中心国家作为国际货币使用者角色和中心国家作为国际货币供给者角色持续化。进一步,本文阐述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以及“非中心国家实现国际货币角色转换的条件”两个关键问题,并提出货币国际化离不开更加广泛的经济政策,需要与经济结构转型、国内政治调和以及宽松的国际收支管理政策相配合。具体地,美元国际地位保持需要与美国经济保持高度的对外开放,而人民币国际化则需要中国经济实现转向内需的再平衡。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