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

时间:2014-02-25浏览:179

在教育理念(理论)、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1.创新教育理念
  2006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在对“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进行调查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完善,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调查,他们指出国内高校的两点共识: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走多元化道路,分层次培养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金融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金融本科层次主要培养通用型金融人才,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和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科基础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人才。
  长期以来,我们持续关注我国的经济金融改革的进展,密切关注我国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及其研究成果,我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从业素质为中心,从人才成长的整个流程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以训练和引导。从教育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在培养观念上,实现了以“三传导”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金融本科教育以“通才教育”为主的理念,实现从培养单一的专业人才向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实验区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主旨的“宽、合、分”模式培养学生,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体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按金融学专业拓宽知识基础,按学科交叉渗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设计课程体系,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培养,按学生意愿促进个性发展,以能力培养、创新教育为主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
  ①完善课程体系。强调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等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构建合理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习、实践和科研论文等环节的教学。拓宽选课范围,在专业限选课中设置货币银行理论、商业银行管理和国际金融三个专业方向共30余门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的金融专题讲座课程,由本团队9名资深教师给学生共上一门课,本课程紧密结合金融实践与理论的最新发展前沿,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学生和校内外观摩专家的一致好评。加强双语教学,本专业已开出《国际支付与结算》、《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金融营销》、《银行管理》等5门双语教学课程,开课总量超过所有专业课程的20%,双语教学建设已初步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②构建“全流程实践嵌入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构建“感性体验→模拟实验→操作实训→创新实践”四个环节的“全流程实践嵌入型”实践教学体系。其关键措施如下:
      A.感性体验。通过到金融企业及工商企业的参观访问获得感性认识;通过三下乡活动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田野调查”、“解剖麻雀”的初步能力。强化案例教学以增强感性体验。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金融学专业的许多课程适合应用案例教学,如投资学、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学等,大大增加了金融理论的直观性。我们将加大专业课授课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B.模拟实验。以银行、证券、保险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并参与如世华大赛、大学生建模大赛等。通过高仿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模拟实验教学。本专业在“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中设置了模拟股市和模拟期货市场交易,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教学中,模拟银行业务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提高了掌握金融知识的牢固程度,使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还将拓展到其他实验课程。我们还将根据业务运作程序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由学生写出业务操作报告,作为该门课程成绩考核内容之一。
     C.实训操作。以实习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参加周末实习、假期实习、定期实习。在实习中真正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通过实训操作真正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利用团学活动,要求金融学各专业同学积极参与金融领域的多种操作实训。比如,我们举办了几届点钞实训,并以点钞大赛来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保险诚信调查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保险业务操作面临的问题。
     D.创新实践。以实习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创新性业务,参与企业的规划编制、方案设计、新产品设计与营销、制度设计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鼓励高年级金融专业同学在参与实习实践中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力求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所参与的实际部门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从而起到进一步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时间距离。
  通过“感性体验→模拟实验→实训操作→创新实践”的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体系紧扣一年级重体验、重基础、重做人,二年级重方法、重实验、重参与,三年级重实训、重技能、重应用,四年级重创新、重创业、重评价的主题,比较理想地实现创新实验区的培养目标。
     3.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①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实验区管理采取两层次PDCA循环嵌套模式。以实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引领,建立第一层次的PDCA循环,即制定总体计划→执行计划→效果检测→反馈改进;同时以阶段性目标为引领,建立第二层次的PDCA循环。第二层次的PDCA循环是对第一层次PDCA循环的具体化,服务于第一层次PDCA循环。
  建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实验区负责人具有直接引进符合实验区要求的师资的建议权,并且能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和聘任教师;打破传统的按专业班级授课模式,实行20-30人的小班授课,强化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通过“三下乡”、参观访问、模拟实验和实训操作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建立和完善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督导制度、新进教师和新开课程试讲制度、教师观摩听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学生考核管理、毕业实习指导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以强化质量监控;完整有序地保存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汇编、教学进度表、课程表、授课计划、教学指导书、教案、习题集、试卷库、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实践环节成果等教学档案。
  ②编制独立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了实现全流程实践嵌入型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编制了独立于普通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的主要特色是四个学年都安排了一定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形成“感性体验→模拟实验→实训操作→创新实践”的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分,使实践教学的学分达到37分;强化综合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区单独开设了金融综合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涵盖银行业务、证券投资、金融工程、保险等。
  ③保障专项经费。为了保证实现创新实验区建设目标,学校给予充足的经费,满足专项建设需要,使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推进,具体地落实各项措施。目前,专项经费主要投入在培养实验和实践师资、建设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建立实践基地网络、编写实验教材等、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等。
  ④推行本科生实践导师制。为了优化创新实验区的实践教学,拟在全区推行实践导师制。我们将扩大实践导师的聘任范围,聘请大量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业界精英担任实践导师,并给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实践导师。学生与实践导师的频繁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受益匪浅,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