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体系

时间:2014-02-25浏览:160

 

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副高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博士(含在读)25人,占实验区教师人数的57%;硕士生导师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9%;35岁以下的16人,36-45岁之间的20人,45岁以上的8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实验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果合理的教师队伍。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教书育人、科研和地方经济服务中发挥着带头作用。在长期的团队合作中形成了一种和谐、民主、团结的工作环境,建立起了稳定的教学骨干梯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我们在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监管等相关领域聘请了部分专家和高管作为兼职教授,与国内金融领域学界和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4.师德、业务素质(教师风范、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 长期以来,实验区坚持“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师的师德教育放在首位,要求教职员工树立“学生第一”理念,竭诚为学生服务。此外,本学科还聘请省内外和校内名师进行示范教学,发挥传帮带作用,共培训200余名青年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坚持听课制度,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深入一线,走进课堂,研究教学,促进教学,教学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支教一线了解、研究和指导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为校内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支思想稳定、作风正派、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力量正在教学科研一线发挥作用。  (1)近几年获得各类省厅级优秀风范称号:

 

  4-2.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基本教学资料,教材选用情况,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等)
  1、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
实验区有保险实验室、证券投资实验室、银行实验室、经济分析应用统计、数据分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室占地1000平方米,现有实验用房14间,办公室3间,独立用教学实验室10间。现有计算机400台(其中教师机一台),交换机10台,大屏配用服务器12台。实验室备有中国统计数据库、模拟证券业务等软件系统。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共计2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2人;平均年龄33岁;专职人员6人,兼职教师14人。每年定期举办全校范围内的证券期货大赛,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金融的理解与认识。
  2、基本教学资料
实验室安装了国内先进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与现代金融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互通,还安装了世华财讯、世华模拟、中国股票市场研究(CSMAR)数据库、现代商业银行模拟系统、济安金信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系统等金融专业软件。
     3、教材选用情况
目前实验区大部分课程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二十一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近三年出版或修订版的教材占95%。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使用二十一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占80%以上。此外,金融专业还有比较完整的专业教材建设规划,针对部分专业教材,根据师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强其实用性、合理性、时代性、科学性。
     4、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
目前,我校图书馆藏书总数173.5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58.32万册,外文图书2.78万册,期刊合订本近12.45万册。拥有电子图书52万册,中外文报刊1700种,购买和试用的数据库46个,自建数据库4个。其中,金融专业相关图书资料67.43万册,相关外文图书1.5万册。我校图书馆文献信息采用计算机管理,拥有先进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统计、查询的自动化。网络服务平台通畅高效,数据实现海量存储,存储量可达30T。构建了数据库跨平台检索系统、网上馆际互借系统、随书光盘发布管理系统、硕士论文提交和查询系统、音视频文献点播系统等。 
     5、实习实训场地
  目前,与实验区签订长期合作与交流协议、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和科研基地45个,其中包括:中国银行蚌埠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蚌埠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蚌埠分行、安徽省国元证券公司蚌埠分公司、大众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保险监督管理局、蚌埠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日报社、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亳州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交通银行芜湖分行、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保险学会、中国建设银行蚌埠分行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本科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

  4-3.管理与运行
     实验区管理采取两层次PDCA循环嵌套模式。以实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引领,建立第一层次的PDCA循环,即制定总体计划→执行计划→效果检测→反馈改进;同时以阶段性目标为引领,建立第二层次的PDCA循环。第二层次的PDCA循环是对第一层次PDCA循环的具体化,服务于第一层次PDCA循环。
  为了保障实验区建设的顺利运行,学校提供了政策、制度、环境、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构建了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组织保障
  为推动实验区的建设,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在专业建设期间要认真按照任务书和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实验区建设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具有协调、支持和监督检查的责任。在实验区建设期间,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对实验区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指导与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近年来,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在金融学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合理的、有效的各项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先后制定与完善了有关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实验室管理等各项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材建设管理条例、双语教学管理规定、教师录用与进修培训教学研究制度、教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教学与科研行为规范、教师听课制度、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实验中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学文件资料管理规定、图书资料采购与借阅管理制度、毕业生实习管理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管理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3、加强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管理职能,实验区形成了分工明确、运行有效、工作到位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验区由分管负责人具体承担本科教学和质量管理工作,各组负责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由组长具体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日常课程安排、专业实践、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
     4、严格流程控制
  在低年级,通过“三下乡”、到金融企业及工商企业参观访问获得感性认识,以银行、证券、保险等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各种模拟实验,通过高仿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高年级,以实习基地为平台,参加周末实习、假期实习、定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通过实训操作真正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创新性业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强化质量监控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督导制度、新进教师和新开课程试讲制度、教师观摩听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学生考核管理、毕业实习指导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双向匿名评审制度。
     6、健全教学档案
  各类教学管理文件、资料保存完整有序,查阅方便。主要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汇编、教学进度表、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指导书、教案、习题集、试卷库、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实践环节成果。此外,建立教师综合业务档案,实现教学和科研动态管理。学生学籍档案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4-4.政策保障(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科研经费、招生、升学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和实施情况)
      1、师资配备政策保障
  为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师资结构,提高现有师资素质,培养后备师资,实验区制定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切实有效措施,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以及各种类的进修培训学习,使本实验区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另外,对现有师资队伍中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采取挂职锻炼、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与实际工作部门联合科研等方法,尽快补充其实际工作经验和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2、教学科研经费政策保障
  学校制定完善的教学科研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国家级、省厅级、校级各层次及各种类教研和科研课题,并根据教研项目、科研项目的层次,在教学科研经费上给予1:1到1:3等不同比例的配套经费,促进教师多出研究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实验区对教学科研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验区设立专著出版基金,对优秀研究成果和博士论文出版给予资助。对在一、二类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分别给予10000至30000元的资助;对在国外重点刊物和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的教研论文和科研论文给予5000-20000元不等的奖励。此外,还鼓励扩大与银行、保险、证券和非金融企业的联系,加大横向科研立项力度。对已立项的横向科研项目,根据项目资助经费,实验区再资助不低于10000元的专项调研经费。在本专业形成全方位面向市场的科研体系和科研队伍。
  3、招生、就业、升学等政策保障
  作为主要生源地的安徽,近几年,实验区的金融学、金融工程等专业实际录取线都在一本线以上。在招生中还特别注意考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入学后的培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还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设立“新生入学奖”,对特别优秀的新生免收学费、设立奖励基金等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
  对本科生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进校后可在3~6年内毕业,这种制度安排为大学生在校创业和就业提供了灵活机动的时间安排。
实行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根据面向创业的教育目标,本实验区在选拔免试研究生时,将学生是否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背景作为重要的考察条件;对于具有较强创业精神或一定创业背景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保送读研究生,以进一步培养其创业素质与能力。
  学校建立了招生与就业、专业设置、办学质量评估、学位工作适度挂钩的就业工作机制,提出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甚至停招,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优化、整合、调整专业结构,将就业率纳入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体系中。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重毕业生就业网络化建设步伐,在校园网上开辟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动态、人才市场等栏目。完善毕业生就业与信息反馈系统,实验区建立并完善了国内外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制度,采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研,即时掌握毕业生的创业状况及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而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