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时间:2014-02-25浏览:327

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培养目标是: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依托学校办学资源,力争经过五年左右实验区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完善、可行的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学科教学新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以兴趣与能力为基础具有个性化差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1.1.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有数百所高校设置了金融专业,如果各高校按照同质化思路进行人才培养,就会造成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进而造成教育资源与人才的巨大浪费。因此,各高校金融专业应当根据其自身优势,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以便各高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个性化差异。一些学校应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另一些院校则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由于金融产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基于我校的定位与优势,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在办学理念上重视不断实践探索并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仅符合高教事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1.2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
  “高分低能”现象成为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着其内在规律与路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流程嵌入实践教学内容,是推动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路径。
  在我们的方案设计中,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实践教学的每个阶段目标明确、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并最终构成一个整体,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1.3实现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差异化教育
  通才教育并不以扼杀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目的,合理的教育模式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如此方可事半功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应当看到学生的能力差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是对社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我们的方案设计以分层化目标为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划分为操作型实践人才与创新型实践人才。通过全流程的实践嵌入,我们培养的实践型人才基本会形成以上两个层次。
  “全流程实践嵌入”是一种理念的改变,是一种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旨在追求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
  2.1方案设计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嵌入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共分四个阶段:感性体验(3学分)、模拟实验(10学分)、实训操作(12学分)、创新实践(12学分),分布于本科四个年级。具体设计详见方案图。
  2.2可行性
  (1)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我校金融学科与学校同龄,至今已走过50个春秋,经过50年的建设,我校金融学科有了深厚的底蕴和充实的师资力量,目前金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生9人。教师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2)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我校金融学科长期以来重视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坚持大二、大三的学年实习制度,在实习中真正参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学生占整个实习学生的比例超过65%。
  (3)完备的实验条件。我校金融学科早在1998年就设立了模拟证券实验室,1999年又先后设立了银行实验室和保险实验室。目前实验区有保险实验室、证券投资实验室、银行实验室、经济分析应用统计、数据分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室占地1000平方米,现有实验用房14间,办公室3间,独立用教学实验室10间。现有计算机400台(其中教师机一台),交换机10台,大屏配用服务器12台。实验室备有中国统计数据库、模拟证券业务等软件系统。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共计2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2人;平均年龄33岁;专职人员6人,兼职教师14人。
  (4)充足的实习基地。目前,已与实验区签订长期合作与交流协议、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和科研基地15个,其中包括:中国银行蚌埠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蚌埠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蚌埠分行、安徽省国元证券公司蚌埠分公司、大众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保险监督管理局、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日报社、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亳州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交通银行芜湖分行、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保险学会、中国建设银行蚌埠分行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本科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
  (5)本科生实践导师制的试点。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验区已试点本科生实践导师制。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聘请大量在金融企业有丰富业务操作经验的员工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实践导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15,伴随着学生实习目的的改变,采取实践导师互换制,即学生的实践导师并非固定,而是随着实践目的变更。本科生实践导师制试点以来,在推进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