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时间:2014-02-25浏览:223

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思路是: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和实验区前期的工作基础,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以系统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路径,构建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目标定位是:通过“感性体验→模拟实验→实训操作→创新实践”推进,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与理论教学全过程契合的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实践教学,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机结合;有效处理宏观金融理论与微观金融理论的协调关系;解决好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与金融市场、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与交叉问题;完善全流程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
     1.学界对金融学专业体系认识的讨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界开展了关于“金融”以及“金融学专业”定位的大讨论。讨论源头是因为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学界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和“金融学”学科体系设计与教育发达国家的存在“错位现象”:教育发达国家的与金融相关的学科体系的设计分为“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国内有人相应的将两者分别称之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前者一般设在经济学院,教学内容以宏观经济中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运行机制、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均衡等为基础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后者一般设在商学院,教学内容以金融投资与定价、金融市场与中介理论、企业财务等为核心内容,重心在以金融市场为重心的微观金融决策与选择方面。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中后者的发展势头迅猛。讨论中发现发达国家经济进入“金融经济”的阶段,相关金融学科这样的分类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大量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密切相关。由于金融领域宽,工作岗位繁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多以本科为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普及层次,认为金融学本科教学首先应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素质教育,并且认为本科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全部解决。应用型金融人才要具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发达国家相应的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对本科学生基本理论素养和潜质的挖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经过近五年的讨论,对于社会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在应用型人才方面,中国金融高等教育学界基本达成共识。
     
2.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理解
     现代金融体系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应用金融学科的理论、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专门人才。根据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特征,可将金融应用型人才划分为操作、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咨询管理型人才;开发、研究创新型人才。各层次金融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都必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复合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能力、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工作激情,不惧怕压力和挑战等综合素质。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观察,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评判标准是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展开的。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内金融系统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并表现出两个趋势:一是以国际金融人才标准为标杆趋势;二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对人才基本专业素质要求有趋同趋势。
     3.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认识
应用型金融人才应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体系来实现,形成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应用型金融人才所必须的应用能力,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学生经历着从“占有知识”到 “应用知识”,再到“继续学习知识”,并获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据调查,我校金融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有85%左右走上管理岗位,5-10年有40%的担任中层及以上主管或领导岗位。
  
4.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1)基于实践教学申报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共15项),主要包括: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
  汪祖杰、潘淑娟教授主持的课题“21世纪创新金融人才培训体系构建”(2001年,安徽省教育厅)
  潘淑娟教授主持的课题“国际信贷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2003年,安徽省教育厅)
  潘淑娟教授主持的“金融学硕士点课程优化研究”(2007年,省教育厅课题)
  潘淑娟教授主持的“财经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管理优化研究”(2008年,省教育厅教研课题)
  (2)基于实践教学申报立项的纵向研究项目(共42项),主要包括: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研究”(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研究”(2004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第一批重大项目)。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供销合作社企业上市问题研究”(2003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课题)。
  丁忠明教授主持的课题“IPO抑价、最优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研究”(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
  潘淑娟教授主持的课题“安徽区域投融资环境建设与非法集资惩治体系研究”(2006年,安徽省规划办)
   任森春教授主持的课题“安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机制研究”(2006年,安徽省规划办)。
  万光彩副教授主持的课题“中美贸易失衡—一个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的视角”(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
  (3)基于实践教学达成的横向合作项目(共18项),主要包括:
  任森春教授主持的“凤阳利民村镇银行财务发展规划”(2008年,凤阳利民村镇银行)
  文忠桥教授主持的“安徽省金融稳定性评价”(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徐旭初教授主持的“中药产业发展‘合作社+农户’模式中的金融支持”(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亳州中心支行)
  李加明副教授主持的“安徽省保险诚信调查”(2005、2006、2007、2008年度,安徽省保险行业协会、安徽省保险学会)
  张长全博士主持的“金融创新与存款保险”(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蚌埠中心支行)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