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作基础

时间:2014-02-25浏览:258



     基于“感性体验→模拟实验→实训操作→创新实践”的“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建于2001年,以金融学院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专业为基本实验单位。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金融行业进入了创新引导发展阶段。金融创新深刻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经营业态和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参照1998年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验区开展了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在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方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持续而全面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夯实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①积极构建多层次素质培养与能力形成平台1998年我校在华安证券和国元控股集团的支持下,率先建立金融证券模拟实验室。2001年建立模拟银行实验室和模拟保险实验室;建立了分布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大型企业以及中央银行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共建基地”等。自1995年来我们成立了“未来金融学家研究会”、“大学生投资学会”、“大学生保险学会”等三个大学生团体,创办了《未来金融家》杂志(内部发行)。
  ②创新实施“知识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多元化实践项目
  2000年以来依托金融证券模拟实验室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模拟证券交易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九届,全校学生踊跃参加。2007年我们把“大学生模拟证券交易大赛”与 “世华财讯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大赛链接起来,作为 “世华财讯杯”选拔期阶段比赛。同时模拟交易标的也从单一股票新增了外汇和期货。 2008年我校学生在 “世华财讯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大赛中,在有550多所高校和10余万名选手参赛的情况下,取得了华东区股票组、外汇组团体第一名、全国股票组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2004年以来,我们与安徽省保险行业协会、安徽省保险学会联合举办安徽省主要城市保险诚信调查活动,参加入户调查的本科学生来自4个年级。这项调研活动已连续进行四年,调研成果成为安徽省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政策的重要参考。2008年的保险诚信调查报告获得中国保险学会调研报告二等奖。2005年我们与中国建设银行蚌埠分行建立了“全天候”的银行大堂经理助理实训实习机制,实训实习中有“中午班”、“周末班”、“节假日班”及“寒暑期班”,参与学生也是来自4个年级。目前,我们正与泰康保险公司策划“保险进校园”、与泰平国际保险经纪公司筹建“安徽财经大学风险评估与管理产学研中心”,为实验区的发展创建大平台。
  ③积极推进跨学科综合设计实验项目
  在实验教学方面,正逐步完善基本实验课程体系。近几年我们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专业方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如会计与金融专业的会计制度与信用评估实验项目、法律与保险专业的保险理赔与核保法律纠纷实验项目、法律和金融工程专业的资本运作中法律风险实验项目、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安全实验项目等。
  ④积极组织开展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在加大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同时,理论教学改革也全面展开。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学、财产与人身保险等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学》和《保险学》成为省级“十一  五”规划教材;有15项教研课题获得省、校级立项;2004年金融学专业成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8年金融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这些为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健全了素质教育的教学传导机制
  在创新实验区暨质量工程建设中,我校充分认识到满足社会需要的金融人才要具备理论知识扎实、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力强,有团队精神、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抗压力心理特质等综合素质,而这些素质不可能仅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获得;也不可能仅靠加大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环节的力度就可以“高枕无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此,我们探索并建立了“教与学三链接机制”:理论与实际链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链接、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训链接。并形成从知识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知识、能力传导机制”:①专业教学→专题教学→实验与案例教学的专业知识传导机制;②三下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践能力传导机制;③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毕业论文的研究能力训练传导机制。
  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初步形成了有综合支持体系的“全流程实践嵌入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目前,实验区实践与探索的部分成果,正逐步在全校推广。如从2001年开始金融学专业实施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交叉式专业方向系列课程”的培养方案和选课流程,2005年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实施;金融学专业长期坚持的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做法正在全校范围内试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已实现跨学科协同开发。2008年丁忠明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实验教程》,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目前,我校经管类实验室和相关学院根据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定位和特色共编写的21部实验教程正在出版中,其中由实验区主编的实验教程3部。21部中有8部将被实验区用作实验教材。
  3、形成了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理念
  我校金融专业经过50年的积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理念。
  第一,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导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手段等,尤其是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服务层次的提升、金融风险的变化等要求。
  第二,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根本。应用型金融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扎实与系统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三,持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完善、可行的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强、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以兴趣与能力为基础、具有个性化差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第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全流程实践嵌入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最大限度利用第一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等社会资源,为实践教学搭建各种社会平台,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


返回 原图
/